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经典语录 >

闲时养心,难时宽心,处世守心,遇事定心

    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0-09 10:10:41    

标题:修心之旅:闲时养心,难时宽心,处世守心,遇事定心

佛语有云:“一花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。”一朵花,可以窥见全世界;一片叶,可以观摩整棵大树。人心,亦是如此。一颗小小的心,就可以主宰人生的全部。心不同,生活就不同,人生也就不同。同样的处境,同样的遭遇,不同的心,活出来的人生是不一样的。生命,就是一场修心的旅途。修好这颗心,才能活好这一生。

闲时养心

《菜根谭》中说:“忙处不乱心,须闲处心神养得清。”闲时的怡养心性,方能治愈忙时的兵荒马乱。苏轼的一生,几乎是在奔波劳碌中度过,然而他却始终不忘闲适之道。不管现实处境如何,他都非常注重以闲逸来养心。被贬黄州时,他只被任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帮闲类的小官,一下子闲子起来。虽然是无奈之闲,苏轼却不悲不怨不沉沦,以一种安闲自适的心境,让内心平静而丰盈。他沉心静气,闲中取乐,筑水坝,种庄稼,建“雪堂”…赋闲时,就在“东坡雪堂”凝神静思,吟诗作文。正如他诗中所写:“无事此静坐,一日似两日。若活七十年,便是百四十。”可见,苏轼的闲,不是漫无目的荒废时日,也不是忧思忡忡焦虑不安,而是怀一份宁静淡泊的心情,积蓄能量,把人生的低谷活出了璀璨。有句话说得好,一个人怎样度过闲暇时间,就会有怎样的人生。正是懂得了闲适之道,用好了闲适时光,成就了苏轼非凡的一生。让他在人生低俗时乐观旷达,在宦海沉浮中淡泊名利,在坎坷道路上随缘自适。生活的闲暇,用好了就是人生的精华。

难时宽心

王阳明说:“越是艰难处,越是修心时。”人生路上,每个人都会有一段难捱的岁月,充满了心酸和辛苦。心态放宽,波折的人生照样可以精彩不停。公元1506年,王阳明因为仗义执言,得罪了宦官刘瑾,被廷杖四十,谪贬贵州龙场。至此,刘瑾并未罢休,在王阳明经过的路途,派杀手暗中跟踪,欲赶尽杀绝。王阳明发现后,急中生智,做出投江自杀的假象,骗过了尾随的杀手,搭上了一艘商船。不料,当他坐船行于海上,却遇上巨大风浪,船只几乎倾覆。然而王阳明毫不畏惧,淡淡然写下了千古绝句:“险夷原不滞胸中,何异浮云过太空?夜静海涛三万里,月明飞锡下天风。”在他看来,一切艰难和险阻,不过天空一片云,不应停滞于心中。可见,王阳明面对困苦和艰难时的心态是何等豁达,心胸是何等洒脱。到了贵州龙场后,阴冷潮湿,障气横生,缺衣少食,但王阳明依旧乐观地面对。随从病了,他就烧火煮粥,亲自照料。生活苦闷,他就给大家弹琴唱曲讲故事,使得居住的石洞经常传来欢声笑语。粮食不足,他便与当地居民积极往来,教居民打土坯建房子,居民则传授他种粮之道。遇到思州守的嫉恨羞辱,他不卑不亢,晓之以理,平息了思州守的怒气,获得了尊重。王阳明始终认为:心放宽,常快活,便是功夫。没有什么能够击垮一个内心强大、心态豁达的人。艰难困苦,玉汝于成。人生没有坦途,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难事、愁事、烦心事。心若宽,就没事能扰,心若小,那鸡毛蒜皮的小事,可能都会把生活搅得天翻地覆。人要活得自在,就要遇事多宽心。心宽路自宽,心宽天地宽。余生,把心放宽,保持乐观,生活的美好就会不请自来。

处世守心

史铁生曾说:“初心,能让我们保持纯净,能让我们即使身陷泥淖,仍洁白无瑕。来时是赤子,归时莫忘仍怀一颗初心。”禅宗里有一个著名的公案。弟子问老禅师:“师父,如果千千万万种景象同时在您面前出现,要如何处理?”老禅师说:“黑的不是白的,红的不是蓝的

相关文章